1997年广州亚洲女足锦标赛,我与孙雯相识,真正与她成为朋友,则是2004年到广岛采访奥运会亚洲区女足预选赛。当时孙雯作为新民晚报的特派记者,我们经常一块进赛场。
2004年12月15日,国内各大媒体纷纷爆出了“孙雯复出”的消息,我给她发了一个短信,希望能与她详细聊一聊。性格爽快的孙雯立马回复,把采访时间定在12月19日12点半。于是有了以下我与孙雯对话的内容。
回归是一种巧合
——你这次选择复出究竟出于什么原因?
孙雯:不应该称“复出”,更准确的说法是“回归”,因为我至今还没有办理退役手续,我的参赛证还放在中国足协。这次重新回到球场,完全是一种巧合,我本人的确没有想到。马指(马良行)参加竞聘之前,曾经与我聊过,希望我能再回到球场上,当时我觉得是马指与我开玩笑,没有当回事。12月14日晚上,马指从北京给我打来电话,告诉我他竞选成功,新的教练组一致同意重招我归队。我一夜没有睡好觉,思想斗争很激烈,最终决定听从马指的召唤。第二天,我就给马指打了个电话,感谢他给了我回归的机会。
——家人支持你吗?
孙雯:我的老爸和老妈坚决反对,所有的亲朋好友,没有一个人支持。
——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冒险吗?
孙雯:谈不上什么冒险,不过我也清楚自己重新回到球场,从个人利益考虑,失去的东西肯定比得到的多,因为中国女足已不是昔日辉煌时期的中国女足,孙雯也不是以前的孙雯了,是一种对足球痴爱的力量驱使我作出了回归的选择。
快乐比什么都重要
——刚到国家队报到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?
孙雯:我再一次穿上了鲜艳的中国队服,心里特别激动。回到球场非常兴奋,心情十分快乐。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。我觉得人在旅途,快乐比什么都重要。足球能给我带来快乐,所以,我又回到了球场。
——你离开球场两年多了,对你来说面临的困难是什么?
孙雯:体能和伤病是困扰我的两个难题。我最近一边恢复体能,一边治疗,因为我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旧伤至今没有痊愈。
小队员喊“孙姨”没有什么
——有媒体报道,第一次训练课有小队员喊你“孙姨”,有没有这回事?
孙雯:第一堂课,的确有一位小队员喊我“孙姨”。我当时还叫不上她的名字,后来才知道她叫马晓旭,1988年出生。
——马晓旭喊你“孙姨”的时候,你是不是晕了?
孙雯(笑):我以为自己没有听清楚呢!当时挺吃惊的,后来又一下子乐了。我反问道:我有那么老吗?以后喊我“孙姐”就可以了。
——通过这件事,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?
孙雯:在外人看来,我的确老了,但我不服老。我觉得人的心态最重要,生理年龄不是主要的。
——你现在是队中的老大姐,与年轻队员肯定存在一定的代沟,如何处理这种关系?
孙雯:其实现在的年轻队员也很朴实,我与她们不存在隔阂。我给自己的定位是:中国女足中的一位新兵,或者说是老兵新传,一切从零开始。
三十岁以后才明白
——你离开球场之后,曾经到复旦大学读书,还做过体育记者,后来又到美国留学,如今重新回到球场,有什么感想?
孙雯:“30岁以后才明白”,这话一点不假。我现在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,知道该珍惜什么,该放弃什么,哪些是身外之物、过往烟云。如今我重新回到绿茵场,非常珍惜这一次机会。
——你对踢球和从事其他工作有什么不同理解?
孙雯:做球员与其他朝九晚五的工作大不一样。以前对踢球的认识是,足球是一个很枯燥的项目,但现在我认为那是一种快乐,一种幸福,因为足球给我带来了很多其他工作带不来的东西。现在我对待比赛和输赢也不一样了,以往更多的是注重比赛的结果,如今更看重的是比赛的过程。只要自己努力了,就无怨无悔。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珍惜自己的选择,珍惜自己每一天和足球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。
——你打算再踢到什么时候?
孙雯:我从来不设计自己的未来,谁也不能预料明天世界上会发生什么。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,只要做好今天的事情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。
反对“女足男性化”提法
——现在有人提出,中国女足应该男性化,对于这个问题,你怎么看?
孙雯:我反对这个提法,因为足球的规律是一样的,男女足除了运动员生理上不同之外,其他都是相通的。难道说,我们女足比赛没有对抗吗?
——马指带了两年男足,你觉得他与以往有什么不同?
孙雯:我两年没有在他手下训练了,觉得他变化很大的。以往他年轻气盛,动不动好上火,大喊大叫。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,马指现在变得温和多了,也很成熟,心态保持得不错。
女足精神力量不能丢
——中国女足从世界一流,沦落到亚洲二流,你认为是什么原因?
孙雯: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。我们那批队员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,外界环境单纯,跟现在这批队员想法也不完全一样。当时能够代表国家队比赛是一种极大的幸福。我至今还记得1996年奥运会,第一场比赛国歌声一响,我们的感觉根本就不是比赛了,而是希望拿起冲锋枪上去跟对手干一仗。我不知道现在的国家队员是否还会有同样的感觉。在我看来,女足水平的下滑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缺失,这种力量不是靠金钱,靠物质的刺激就能拥有的。现在的运动员跟我们面临的整个社会环境不一样,诱惑太多,浮躁的东西太多,女足精神力量的缺失,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信仰缺失的一种体现而已。中国女足要重新崛起,还是要培养塑造一种精神核心。
另外,我觉得队伍衔接方面也出现了问题,以往中国女足主要靠我们这批老队员打天下,忽视了对年轻队员的培养,后来又走向极端,全部起用年轻队员。年轻队员年轻有为,但控制比赛的能力不行,而老队员大赛经验丰富。一支成熟的球队必须有各个年龄层次的队员,这样可以优势互补。几年前,美国队前任主教练迪西科对我说过,中国女足将出现下滑,我当时没有在意,现在回想起来,中国女足出现严重断层,新老交替没有正常进行,这是最直接的原因。
——中国女足为什么没有再涌现出像你和刘爱玲这样出色的队员?
孙雯:主要还是急功近利和急于求成造成的。我们那一批队员1991年入队,到了1996年才踢出名堂,1999年达到运动生涯的顶峰。年轻队员成才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,不能拔苗助长。
请称呼我“太阳女”
——多年来,有一种说法,在国家队存在“上海帮”和“北京帮”。如今你和马指都是上海人,如何处理这个问题?
孙雯:这是媒体臆想的,因为多年来,无论是联赛还是全运会,最后争夺冠军的比赛大都在北京和上海两个队之间展开,因此,有人便编造出了“上海帮”和“北京帮”的说法。其实上海队员和北京队员赛场上是对手,场下都是好朋友。在国家队,我们都是队友,没有派系之分。
——你再过多久能够披挂上阵?
孙雯:我估计至少需要一个月。体能是根本,再怎么着也得先把体能关过了。我说的恢复,只是说可以正常跟队训练,但可以上场比赛与能够很好完成比赛是不同的概念。我不知道完全适应马指和国家队的要求还需要多长时间,需要走多远的路。但有一点我想说,想让我重新成为1999年世界杯时的孙雯,这实在太难。我在努力争取,只是不知道要多久。
——最后一个问题,为什么大家称呼你“太阳女”?
孙雯:因为我姓孙,与英语单词“太阳”相同,所以,我到美国比赛,美国人都喊我“太阳女”。
为什么选择登报征婚
上次采访孙雯,我还不好意思问她的终身大事,近来得知她登报征婚,觉得很吃惊,于2006年1月8日打电话问她:“听说最近《上海星期三》在报上为你征婚?”
孙雯爽朗地笑了:“的确有这回事。”
“你为什么选择登报征婚?”
孙雯又是一阵大笑:“开始我也不知道这事,后来《上海星期三》总编张德祥打电话给我,告诉我他们正在为我策划一个征婚活动。我当时觉得好笑,就答应了他们,一方面是为他们报社帮个忙,另一方面他们也是帮我的忙。”
“你怎么认识张德祥的?”“我退役后到复旦大学念书,当时担任《新民晚报》体育部主任的张德祥约我加盟,于是我成了《新民晚报》体育部的一名记者,与张主任和他的许多部下成了好朋友。近来张德祥离开《新民晚报》,担任《上海星期三》总编,仍然与我保持联系,关心我的终身大事。我从内心里很感动,既然他们是为我搞的策划活动,我当然要表示支持。”
找对象关键看感觉
“你心目中白马王子的标准是什么?”
“我真的还没考虑过这个问题。哪有什么标准?只要有感觉就行。”
“你说的感觉是什么?”
“我也说不上来。我想每个女孩找男朋友的条件和标准都不一样,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,一定要对自己好。试想,一个不爱自己老婆的男人能算是好男人吗?一个女人心目中理想的丈夫,起码要有责任心,对老婆有责任心,对事业有责任心,对朋友有责任心……”
国际足联成立100周年纪念日,搞了一次100年来全世界最出色球员评选,俗称“球王评选”。评选结果男球王是马拉多纳,女球王就是孙雯。后来,国际足联又增评贝利为男球王,女球王增评了美国队10号阿尔克斯。同一年,孙雯还被评为世纪足球小姐。
这样的成就,这样的地位,用“声名显赫”来形容孙雯,一点也不为过。有道是高处不胜寒,如此出名的女人一定会给生活中的另一半带来很大的压力,尤其是孙雯的名气、地位均来自婚前,这样的压力就不是一个普通男人可以轻易承受的。
孙雯现在担任中国足协副主席,继续为中国足球事业贡献力量。感情生活中,孙雯同样幸福甜蜜,老公是一位在加拿大工作的华人工程师,平日里对孙雯的工作非常支持,关爱有加。
(资深体育记者王兴步)